根據國家住建部的相關規定,信報箱成為小區建設的標配。記者從中國郵政公司臨沂分公司獲悉,今年山東省郵政公司已確定在臨沂試點改造智能信報箱,目前正在確定試點改造的小區。然而,若大面積改造成智能信報箱,資金將成“攔路虎”。專家分析,將來快遞柜收費,將成為必然趨勢。
蘭山區巧克麗都小區,一市民正在取快遞,她表示智能快遞柜非常方便。
試點
信報箱智能化,打破利用率低的僵局
近日,記者從中國郵政公司臨沂市分公司獲悉,今年山東省郵政公司將在臨沂試點,將傳統信報箱改造成智能信報箱,既能存放信件、報紙等,還能存放包裹,這將有利于打破傳統信報箱利用率低的僵局。
“目前,我們正在確定適合改造的小區,再層層上報、審核通過后將正式進行改造。”該公司負責快遞業務的負責人孟虎告訴記者,傳統信報箱智能化要通電通網,還要配備智能化設備,所以確定適合改造的小區信報箱有一定難度。
2008年,該公司在臨沂建設了30多處信報箱,共計22000多個隔口。“每個隔口的尺寸都是有標準的,改造后將有部分隔口的尺寸增大,便于投放包裹快遞。”孟虎告訴記者,另外還會保留部分平信、報紙等的投放隔口,如此一來,信報箱的利用率會大大提升,給業主和郵遞員提供方便。
孟虎分析稱,將傳統信報箱改造成智能信報箱,實現綜合利用,有利于打破目前信報箱利用率低的僵局。此次改造試點將從他們公司所投資建設的信報箱里選取,改造過程中可以減少一些困難。
難題
資金來源成智能信報箱改造最大難題
據該公司快遞部一名負責人介紹,臨沂多個小區的信報箱是開發商投資安裝的,由物業負責管理,這些信報箱的改造最大的難題是資金。這些錢究竟是由開發商、物業、業主還是投遞公司來出呢?根據目前的狀況來看,很難達成一致。
“改造電路、通網、增加智能化設備,這些投資數目不容小覷。”該負責人告訴記者,同時,后期的維護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。之所以說他們公司所改造的智能化信報箱難度相對較小,是因為首先他們有省公司的資金、政策等相關支持,加上信報箱的數量相對有限。
據某品牌智能快遞柜公司的負責人稱,目前,臨沂有3家智能快遞柜公司,整體盈利模式并不清晰,處于燒錢的狀態。雖然智能快遞柜的誕生給快遞員和市民提供了便利,但是卻沒有一套完整的運營方案,主要收入來源是依靠市民逾期取件所支付的費用以及部分廣告費,但數量非常有限,不足以維持收支平衡。
“現在快遞柜存放時間不超過24小時都是免費的,贏利很少。”該負責人說,一臺智能快遞柜成本要三四萬元,而快遞柜安裝場地的租賃成本、后期維護成本也是很大一筆開支。
建議
實現智能信報箱與快遞柜的優勢互補
臨沂大學物流學院副院長李曉東分析稱,無論是智能信報箱還是智能快遞柜的出現,都是物流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。智能快遞柜悄然進入多個小區,為大家帶來便利的同時,也給傳統信報箱帶來了啟發,改造成智能信報箱成為一種趨勢。
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智能快遞柜和智能信報箱的發展也要遵循市場規律,優勝劣汰。“智能快遞柜也在進行燒錢大戰,與之前的打車軟件燒錢大戰、共享單車燒錢大戰等頗有相似之處。”李曉東說,如何將智能快遞柜與智能信報箱合二為一、實現綜合利用,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。
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,目前全國快遞柜數量大約為20萬個,預計到2020年,快遞入柜率有望達20%,對應快遞柜格口需求約為7600萬個,市場需求及潛力仍然巨大。“多家快遞柜公司看中快遞柜這塊蛋糕,都想從中實現盈利。”李曉東說,他們想利用快遞柜的便利性讓快遞員和用戶對快遞柜產生依賴,待到時機成熟之后,使用快遞柜將會收費,這是快遞柜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。